• 瑞祺化工
  • 瑞祺化工
  • 瑞祺化工
  • 瑞祺化工
  • 22

版权信息

版权所有©山东瑞祺化工有限公司 
鲁ICP备13030474号-1  

 

关税大战升级!对橡胶行业有什么影响?

作者:
发布时间:
2025/04/10

中美贸易争端持续升级,关税成为双方博弈的重要工具。2025年,美国继续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,且力度进一步加大。此次关税调整主要集中在高科技、制造业和绿色能源领域,半导体、人工智能设备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被列为重点目标。美国此举意在限制中国在这些未来全球经济核心领域的发展,为本国企业创造更多竞争优势。

美国大幅上调关税对中国橡胶行业的影响及结构性变革

01


关税壁垒对出口的直接影响

根据美国最新关税政策,中国橡胶制品(如轮胎、橡胶磁等)被加征10%-185.28%的关税。例如,未加工橡胶磁的反倾销税率高达185.28%,直接导致出口成本剧增,美国市场份额急剧萎缩。2024年数据显示,中国轮胎对美出口占比已从2015年的25%左右降至不足3%,全钢胎出口美国占比仅2.4%。

转口贸易与海外产能布局

为规避关税,企业加速向东南亚(如泰国、越南)和墨西哥转移产能。例如,广东橡胶磁企业通过马来西亚转口贸易,以第三国原产地身份重新进入美国市场。轮胎行业方面,玲珑、赛轮等头部企业已在东南亚建设生产基地,2024年泰国、越南对美轮胎出口量占美国进口总量的40%以上。然而,美国通过原产地规则限制中国转口贸易,东南亚产能亦面临25%的附加关税风险。

新兴市场开拓

出口结构从依赖美国转向俄罗斯、巴西、中东等地区。2024年,中国对俄罗斯半钢胎出口占比达5.72%,墨西哥卡客车轮胎出口占比6.24%。南美和中东市场因关税较低且需求增长,成为新的增长点。

02


行业结构重塑:从价格竞争到技术驱动

低端产能出清与集中度提升

中小型橡胶企业因成本压力加速退出。2024年,国内轮胎企业数量较2020年减少23%,行业前十企业市占率提升至65%。合成橡胶领域,丁苯橡胶产能利用率从75%降至68%,落后产能逐步淘汰。

高端化与绿色转型

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开发高附加值产品。例如,森麒麟推出石墨烯轮胎,滚阻降低30%;中策橡胶的EV专用胎适配新能源汽车需求。政策层面,《橡胶行业“十四五”规划》要求2030年绿色产品占比超50%,推动生物基橡胶和循环利用技术。

产业链垂直整合

为降低进口依赖,企业向上游延伸。海南橡胶集团在东南亚布局天然胶园,赛轮轮胎生产链组建,一体化率提升至60%以上。


赛轮轮胎战略应对

 

赛轮轮胎在柬埔寨的产业链布局以轮胎生产为核心,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全球化战略需求,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、生产加工、物流销售及回收处理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。

1、上游原材料整合

天然橡胶资源利用

柬埔寨是世界第六大天然橡胶产地,赛轮通过本地采购及越南工厂的原材料渠道优势,确保橡胶、炭黑、钢丝帘线等关键原材料的稳定供应。

产业集群招商

贡布经济特区项目计划引入橡胶新材料、废旧橡胶回收处理等头部企业,形成上下游协同的产业链集群。

2、中游生产制造

轮胎产能扩张

半钢胎:现有产能2100万条/年(含900万条和1200万条两个项目)。

全钢胎:通过扩建项目将产能从165万条/年提升至330万条/年,主要供应北美及本地市场。

智能化生产体系

柬埔寨工厂采用智能化生产线,与越南基地形成互补,优化全球产能布局。

3、下游销售与回收

市场覆盖

产品面向北美、东南亚等高需求市场,2024年上半年境外营收占比达75.61%。

循环经济布局

经济特区项目规划废旧橡胶回收处理产业,实现资源高效利用。

4、产业链协同与经济效益

供应链优化

通过柬埔寨及周边国家合作,实现原材料采购、生产加工、销售回收的高效协同,提升运营效率。

5、全球化战略支撑

赛轮通过柬埔寨基地规避国际贸易壁垒(如美国“双反”政策),并结合越南、墨西哥、印尼等海外工厂,构建覆盖欧美及新兴市场的全球供应链。

03


供应链安全与成本压力倒逼创新

区域化采购策略

天然橡胶采购从东南亚(泰国、印尼)向非洲(科特迪瓦、喀麦隆)扩展,2024年非洲天然胶进口占比从5%增至12%。合成橡胶领域,俄罗斯丁腈橡胶因价格优势进口量增长18%。

数字化与智能制造

三角轮胎引入AI视觉检测系统,良品率提升至99.3%;双星集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,库存周转效率提高40%。

04


国际贸易格局与政策应对

区域自贸协定利用

企业通过RCEP协议降低东南亚原材料进口成本,例如泰国天然胶进口关税从20%降至5%。同时,中墨自贸谈判推动橡胶制品出口墨西哥的关税豁免。

国内政策支持

政府出台专项补贴(如轮胎出口退税提高至13%)和反制措施。2025年《关于稳定外贸的十条措施》明确对美加征关税商品实行税收抵扣。

全球供应链重构风险

美国推动“友岸外包”,要求轮胎企业使用北美地区(含墨西哥)的天然胶,导致中国在东南亚的产能面临供应链重塑压力。

05


长期影响与行业展望

贸易壁垒常态化下的生存模式

企业需建立“国内+海外”双循环体系,例如青岛森麒麟在西班牙建设智能工厂,直接供应欧洲市场。

技术创新成为核心竞争力

预计到2030年,液体黄金轮胎、非充气轮胎等新产品将占据30%市场份额,推动橡胶消费结构升级。

ESG要求驱动行业变革

欧盟碳边境税(CBAM)和美国《清洁竞争法案》要求轮胎企业披露全生命周期碳排放,倒逼绿色工艺革新。


结语

 

中美贸易争端已经对两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未来,如何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贸易争端,将是中美两国乃至全球面临的重要课题。

美国关税政策短期内对中国橡胶行业造成剧烈冲击,但也加速了行业的结构性变革。通过产能全球化布局、技术高端化突破和供应链韧性提升,中国橡胶产业正从“成本优势”向“综合竞争力”转型。未来,行业集中度提升、绿色技术创新和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度利用将成为破局关键。

最后,双方应该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,加强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。通过深化经贸合作,双方可以实现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的目标,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。